欢迎来到公益中国网2025-05-09 13:59
地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 本文

【中纪委官网采编报道】清廉中国·非遗里的清廉|脱胎换骨大漆成器!

2023-11-18 14:27
发布:中国公益网

     本网北京调研报道(林浩  杨万军)据中纪委官方网站讯:赵建伟将福州这项大漆非遗技艺,被誉为“人间国宝”!
undefined
有"珍贵的黑宝石"、"人间国宝"等美誉的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的景泰蓝、景德镇的瓷器同列中国工艺三宝,它采自天然生漆,加以髹饰技法,集轻盈与瑰丽于一身。
日前,记者采访了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赵建伟。赵建伟介绍:“虽脱胎漆器出名只有200多年,但从史料推断,福州漆艺的发端可追朔到唐代,在南宋开始形成规模,清代发展到巅峰。”
undefined
赵建伟介绍,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的特色是轻巧。漆器成品中的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布及一些辅料,坯胎较薄,即便看似庞然大物,实则也十分轻便。文史名家郭沫若生前曾到过福州,写诗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和“举之一羽轻,视之九鼎兀”。
undefined
脱胎漆器先前是作为珍贵的馈赠品,在官场内流传。“五口通商”后逐渐转向外销, 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898年以来,福州脱胎漆器先后在巴黎、多伦多、柏林、伦敦、费城等地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获奖。
福州脱胎漆器造型美观也是其魅力所在。由于脱胎漆器能任意地象物造型,其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18类上千个花色品种。
undefined
福州脱胎漆器 “色彩瑰丽,光亮如镜”。
“福建自古就是中国漆器的重要产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沉淀,更使得福建漆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含蓄、深沉、细腻,漆有着不可替代的美和个性,蕴含着无限可能。”
在脱胎漆器传承人赵建伟看来,脱胎漆器之所以如此精致美丽,是因为 通过手工制作,手艺人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审美情趣。这是手作传递给出来的情感,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赵建伟出生于 传统漆器工艺制作世家,其脱胎手艺传自他的外公,是第三代传人。
赵建伟喜欢漆艺,喜欢手作完成的成就感。浓厚的家族艺术底蕴、创作氛围让他不仅掌握了福州脱胎漆器的传统技艺,同时也为其收藏及创作标准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1987年赵建伟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装饰绘画专业(漆艺专业),1994年开始对福州脱胎漆器进行分门别类的有序收藏并进行系统性研究。
“ 漆艺的历史,是漆和器物,和其他材料融合的过程,也是和人彼此创造的历史。 其中包含着质朴的本真,以及包容的智慧。漆器的制作过程能带给人 独特的体验和心灵的触动 。”
基于对漆艺的独特理解,赵建伟于2011年开设了 福州第一家私人漆艺博物馆,馆内藏有千余件极具文化艺术价值的脱胎漆器、漆画,传播福州传统艺术文化。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认识了天然生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中国是漆树的原生地,大漆髹饰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 它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质感和温度。福州脱胎漆器以 天然大漆为涂料。漆很特别,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特性。 仔细观察和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漆会跟着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发生不同的变化,在晴天时漆的状态和在阴天时是不一样的。”赵建伟介绍说。
古人将漆涂于器物表面,用来防腐和增加光泽,福州脱胎漆器是在传统漆器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
相传福州脱胎漆器技艺得益于清代髹漆工匠 沈绍安。沈绍安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并还原了汉代的 “夹纻”工艺,并通过不断实验改良,将此技艺广泛运用到日用漆器制胎程序中。而中国现代漆艺奠基人之一 李芝卿则将福州脱胎漆器推向繁荣。
福州脱胎漆器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除了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外,还得益于福州频繁的海外贸易交流,让脱胎漆器充分吸收了海外各国的审美,漆器的造型也更为丰富。
“福州脱胎漆器,特点是 薄和轻。脱胎漆器突出的是‘脱’字,也就是制作技艺中的一个关键:脱去内胎。没有木竹或金属等制成的内胎,因此质地自然、十分轻巧。”郭沫若在看过福州脱胎漆器后这样评价: “视之九鼎兀,举之一羽轻”,有金属的外表却 异常轻巧。
undefined
赵建伟介绍说,一件精美细腻的脱胎漆器,外表具有表面光滑、色泽透亮等特点。因此要制作出这样的脱胎漆器,过程颇不简单。
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 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非常复杂,制作和阴干等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成品还需密闭在阴室里很久。
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 脱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胚胎,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雏形,再经过灰底、打磨、髹漆、研磨等工序,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二是 用木头及其他材料做胎,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
“漆器工艺需要十分细心专注。 工艺的每一环节都是层层相扣的。手艺人要对大漆这种材料非常熟悉。每上一道漆,都得有干固间歇的时间;上漆的时候手感很重要,要刷得均匀,太厚或太薄都不行。”多年的实践经验让赵建伟颇有体会,在创作的过程中变幻莫测,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
从制漆、糅漆、上灰、描绘到推光,赵建伟 追求的就是 用心和完美。在大大小小的漆器上,每一道工艺都 是考究的,每一个 成品都承载着赵建伟的心血。
脱胎漆器的传统技法有 黑推光、色推光、薄色料、晕金漆画、嵌银上彩等,后来又发展出 赤宝砂、绿宝砂、暗花浮雕等技法,还把漆技艺 与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艺术结合起来,使漆器更加精美。
秉承着多年累积的经验,赵建伟在艺术创作上不断寻求自我突破,尝试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大漆相结合,致力于探索 漆与器物结合上的艺术之美,从而创作出更为新颖的艺术作品。如在吸取古琴的元素特征基础上,融合大漆的独特美感,创作出极具艺术魅力的古琴系列作品。
在赵建伟看来, 尊重大漆工艺的本身,用心感受漆的柔韧性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生命力,保有一颗匠人之心是对大漆工艺最大的尊重。
赵建伟希望做出有灵魂的中国漆艺作品,将这样的手作之美传递给每一个喜欢大漆的人。